微创医疗2020年报:首次亏损,心脏瓣膜业务增长383.4%
近日,微创医疗发布发布业绩报告,2020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487亿美元,同比减少18.2%,归属母公司净亏损亏损1.913亿美元,这是微创医疗2010年上市以来首次实现负增长。
公司八大业务板块中,营业收入22.3%来自心血管介入产品业务,31.1%来自骨科医疗器械业务,27.8%来自心律管理业务,10.6%来自大动脉及外周血管介入产品业务,5.1%来自神经介入产品业务,2.3%来自心脏瓣膜业务,0.7%来自外科医疗器械业务。公司共生产300余个医疗器械产品,向医生和患者提供近300项医疗解决方案,覆盖超过80个国家或地区10,000多家医院。公告称收入下降主要受疫情影响,医院机构门诊量及手术量锐减,导致集团血管介入、心律管理及骨科等植入类器械销售收入同比下降。另外,2020年国家医保局首次试水高值医用耗材带量采购,冠脉支架作为首批品种平均降价超过90%,微创医疗两款支架产品中选,总意向采购量在所有中选企业中最高,目前政策对微创医疗心血管业务已有冲击,以致影响公司整体利润水平及营收增长。虽然收入下降,但微创医疗在项目研发及新业务投资布局上较去年并没有减少,年报显示,公司2020年度主要开支在销售及分销、行政、研发费用上,三项累计成本约40亿人民币。公司有30款医疗器械类产品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国内获批有冠脉雷帕霉素洗脱钴基合金支架系统、ReewarmPTX药物球囊扩张导管、U—track颅内支撑导管系统等10余种,国外获批冠脉雷帕霉素靶向洗脱支架、Reewarm药物球囊扩张导管、心内导引鞘组等11种,还有鸿鹄骨科手术导航定位系统、Tigertriever支架型取脑血栓2款器械产品进入创新审批通道。报告期内根据股份奖励计划对若干雇员包括一名执行董事授予激励股票,未有上年同期处置上海微创电生理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部分股权获取的一次性投资收益。另外自2019年起,公司分拆子业务单独上市,聚焦于主动脉及外周血管领域的心脉医疗于2019年7月从母公司分拆登陆科创板,成为港股分拆赴科创板上市首例。去年集团融资总额约10亿美元,其中手术机器人业务融资30亿人民币,心脏瓣膜融资1.3亿美元,骨科业务融资约0.75亿美元。今年2月份,专注于注心脏瓣膜业务的心通医疗也完成分拆在港股上市。此外,心脏电生理介入诊疗和手术机器人两大业务目前也计划在科创板上市。不过令人欣喜的是,即使在疫情影响下,公司大动脉及外周血管介入产品业务、神经介入产品业务和心脏瓣膜业务仍实现了收入的快速增长,其中心脏瓣膜业务表现最为亮眼,实现营业收入1.52亿美元,同比增长383.4%(剔除汇率影响)。根据微创医疗2020年半年报,旗下微创心通是专注于心脏瓣膜疾病解决方案的医疗器械企业,其全部收入均来自于第一代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TAVI(介入瓣膜(介入瓣膜包括主动脉瓣、二/三尖瓣、肺动脉瓣,目前在临床上成功实现商业化的主要是主动脉瓣置入,简称“TAVR”)产品VitaFlow。第二代TAVI产品VitaFlow II已在中国完成注册临床实验并且在欧洲进行临床实验,有望未来在一年内上市。1月18日,微创心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提交上市招股书,并于2月份成功登陆港交所。目前主动脉瓣市场为自费市场,不受医保降价的压力,短期内更不会面临集采。倘若手术量实现快速上升,不排除中期有进入医保的可能性。据机构预测,2021年全年手术量有望达到8000台,目前渗透率不足1%,预计2030年中国心脏瓣膜的市场渗透率将提升至10%,即可以做10-20万台手术。预计2030年微创心通可以达到40%的市场份额,即2030年可以至少全年可完成4万台手术,高端可完成8万台,目前心通2020年出厂价为8万,预计销售规模可以达到32亿至56亿人民币。(以上部分素材来自微创医疗2020年报)
来源:器械之家